“无人机蜂群”投放“机器狗大军”,中国未来作战模式?

zqdd0d81d

时间 2024年6月15日 预览 6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3853072919020041/

首发·第一军情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孙行者

无人装备和机器人无疑是“现代高边疆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各工业强国、尤其是诸如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军事工业强国,无不在近年来向相关方向投入了不少资源和精力。在中国这里,我们不仅已成为全球唯一可与美国比肩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无人机技术强国”,更在机器人技术方面显示出同样强大的实力水准,令外界眼前一亮。

据环球时报报道,在中国和柬埔寨近期举行的“金龙-2024”联合演习中,首次参演的解放军机器狗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热点话题,就连美国媒体都承认自己不行,“中国在此领域又领先了美国一步”。这里提到的“领先美国一步”,指的大概就是中国比美国更早地实现了军用机器狗的实用化。

说起机器狗这种“四足结构机器人”,中国还真是不折不扣的“后发玩家”。追溯起来,早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都极具前瞻性地展开了对四足机器人的探索和研发。前者最初的尝试是“有人驾驶式四足行动机械”,后两者则更前卫一些,一开始就选择研制可在远距离上遥控的四足机器人。至于中国的四足机器人研发项目,则是到了本世纪初期才初露峥嵘,在起步方面就比他国晚了不少。

不过,美日等国起步虽早,但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却始终未能被解决,那就是如何让四足机器人顺利通过崎岖不平的地形而不跌倒。与可由大脑控制肌肉来调节身体平衡的人不同,当年的四足机器人远没有今天这么智能,早稻田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虽都以橡胶等材料制作出了人工模拟肌肉,但仅凭这个显然不够。

事实上,真正可确保四足机器人顺利通过崎岖地带和楼梯等环境,抑或是在自身重心不平衡的条件下保持正常运动状态的最重要手段,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才逐步成熟的AI技术。而相关程序的代码究竟是如何编写的,自然是少数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公开的“独家绝活”。

如今看来,随着可使用自动步枪等武器与解放军共同作战的机器狗的出现,显然说明中国国内也完全掌握了该技术。在射击过程中,因弹匣或弹鼓内的弹药被打出,机器狗的重心与质心也在时刻变化,而国产机器狗仍可从容保持灵活的移动并顺利完成上下楼梯等动作,皆证明我们的AI程序代码水平是过硬的。

不仅是抢先一步让军用机器狗列装部队,中国更凭借自己在无人机工业方面的优势,发明出了“多轴无人机挂载并空投机器狗”的全新玩法。从国内公开的演示视频中可见,载荷能力强大的多轴无人机可挂载机器狗升空,抵达相关任务地域后,可垂直起降、无需依赖机场跑道设施的多轴无人机便可立即降落,然后与机器狗实现分离,由机器狗开启地面行动。

在从投放到位到展开地面行动的环节中,全程无需“大活人”现场参与,人员只需在远离现场的安全区域内操控即可。

那么,这种模式适用于哪些环境呢?

在民用方面,对一些环境极度恶劣的地域展开科研探索或抢险救灾等情景,无疑可让“无人机+机器狗”这对组合大放异彩。而在军用方面,诸如在难以掌握敌方具体情况下的建筑物内反恐作战,以及海上强行登船等作战中,由无人机投放的机器狗可起到前期侦察功能,并配合作战人员更好地遂行任务。

想象一下,若是这种组合能形成规模化,即由“无人机蜂群”的形式投放大量机器狗作战,那敌人所面对的将是一支高度智能化的“无人大军”,解放军可在不付出哪怕一人伤亡代价的前提下,就有效实现与敌方的对抗,以及对某些难以供人员长期驻扎和活动的区域进行控制。

更进一步来想,如今中国稳居世界一流水平的技术领域又何止无人装备,航空航天更是我们的一张闪亮名片。在人类未来的深空探索工程和星际移民事业中,机器狗这种不需要呼吸且对环境适应能力远强于人的无人装备,有望为此起到无可取代的辅助作用。

还记得全球顶级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银河帝国》系列小说中,借短篇故事《理性》的“主角”机器人QT-1所表达的意思吗?在QT-1看来,人类是无比脆弱的存在,些许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变化,都会对人造成极其显著的影响,且人还需要间歇性地进食、喝水、睡眠。在这些方面,“机器人远比人类高级且完美得多”。

虽然这只是虚构的科幻类文学作品,但阿西莫夫的观点也不无道理。唯有重视并大力发展各类无人装备,人才有更多的未来与可能性。如今,中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走到了世界前列,“无人机+机器狗”的组合就是证明,相信这种势头会继续保持下去,或许以往只存在于影视类作品中的“钢铁外星战士”,会最先在中国人的手中成为现实。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