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暴涨风云:外行贷款450万元囤货,皮卡车商500万元入市

zqdd65dd5

时间 2024年6月15日 预览 6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1A003AK00

2024-05-21 09:00·吴晓波频道·发布于浙江

“中药材行业挤满了跃跃欲试、放手一搏的落魄中年男人。”
文 / 巴九灵
在房价跌,万物涨的经济环境中,有一种品类涨价猛烈但容易被忽略,原因是它并非属于常规消费范畴,很多时候,人们也不得不忍受它的昂贵。
什么呢?中药材。部分中药材价格涨幅如下图所示。
白术(年用量约17000吨)、白芍(年用量约15000吨)、栀子(年用量约6000吨)等均为常见的大宗中药材。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力荐的抗疫药品“玉屏风颗粒”的主要原料就是白术。
不难发现,疫情期间,中医药的价值颇为凸显。政府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政策也频繁出台。比起前些年,身边愿意尝试和喜爱推崇中医药的人,也变得常见。
那么,就不能让价格暴涨这一“拦路虎”折损人们对中医药的信心。
俗话说,只要有中药材的地方,就有亳州人。在国内,安徽亳州被誉为“世界中医药之都”,去年药材交易额达1380亿元,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占全国50%。
于是,几天前,小巴奔走与求知于亳州的街道和各色业内人士,同时更确信和忧患于这一点:这场暴涨背后并不寻常。
图源:小巴拍摄
皮卡车商携500万元“快进快出”,
外行银行贷款450万元获利超一倍
5月中旬的亳州气温已抵30摄氏度,当地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康美中药城中,临近正午的李氏药业的门面房中,中年男人仍络绎不绝。
他们都是本地人,是奔着“爷叔”、六十多岁的李老师来的。李老师被当地人誉为“药材元老”,从业36年。
小巴是被一个受访者领着进入这样一个私人聚会场所的。只见李老师半头黑发,佝偻着身子,看着比年龄要老一些,一副历经风霜打磨的老农民打扮,有一口几乎听不清楚的浓重口音,但能拿着记号笔在小黑板上写字,面对手机镜头“拍段子”(即拍短视频),条理清晰地分析中药行业问题。
图源:小巴拍摄
尤其见到每个人都乐呵呵的,几乎每一位踌躇胆怯的男人都可以从他那儿得到一对一的反馈。
高胖身材的大鹏就是其中一个。他大概已经多次来过这里,李老师对他知根知底,并笑着向小巴透露,他已经赚了50万元。
大鹏去年还是一个日薄西山的卖皮卡车的车商,今年就已经是一位新兴的中药材批发商。他猛地杀入了这个“全世界都在用”(大鹏语)的中药材行业,一口气准备了500万元资金。他告诉小巴这一数字时,只是张开五指,显得轻松。
据了解,他主要做丹皮、甘草、赤芍、茯苓这四味药,没有做当下热门大类,经营策略是快进快出。“涨三五块钱,我就出货。”他说。有时候早上买好,下午便出货。原因是:如果长时间卖不掉容易成为存货,导致只能亏本销货。或许,这种策略也处在他的经验舒适区内。
目前,他手中囤了80吨甘草(5—8丁),从药农手中占了便宜,压了3.5元,以31.5元/千克入手。
图源:小巴拍摄
大鹏的成绩让侯老师颇为满意,还专门帮他微信视频连线了一位资深同行,言语间的意思是希望对方稍稍照顾大鹏。
李氏药业的光景,是亳州中药材价格风起云涌背后的一个缩影,人们聚在一个个“意见领袖”的身边,因此促成了一个个最鲜活的信息流通中心和最激动人心的商业战场。
就在离李氏药业十几公里远的蒋李村,小巴前一天去探访过亳州市中药材协会组织的郊区“根据地”华佗百药园,也一定程度上了解到该组织正在进行由一众资深药商参与的一场较大会议。
或许正是这样一个个或松散或紧密的地方中药材团体的活跃,激发了信息流通的效率和广度,很多网约车司机都能说得上一些令人吃惊的暴富故事:
“我去年听说最狠的是,有个本地人以前没干过这一行,直接从银行贷了450万元存白芍,个把月就卖了,赚了翻一番都不止。明显是有人给他消息。另外,是通过他的投资行为来传播消息,推动别人跟风入场。”一位网约车司机对小巴说道。
“涨得比较快的时候,他们(指炒家)甚至自己买自己的更高价的货,来抬高市场价格。”另外一个网约车司机说
外行“炒作”中药材背后:
“信息部”的崛起
当然,大多数本地资深人士都不否认中药材市场的炒作性。
“肯定掺杂炒作的原因,毕竟你再减产,也不可能减得这么厉害。比如某个中药材年产能是1000吨,就是减产一半,价格也不至于增长五倍,甚至十倍。非典那时候,有个别中药材也涨得很厉害,但撑不了几天。”一位亳州市中药材协会的负责人对小巴坦然说道。
图源:小巴拍摄
出身药农家庭,如今在进行中药材电商创业的阳哥向小巴透露了“炒作机构”的一般流程。它与国内炒股、炒房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小团体的情况是类似的。
“炒作机构”一般是由若干本地资深业内人组织起的一些中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